在史书中,封建史学家将所有试图反抗官府,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的个人和势力集团,一概以“盗贼”称之。
唐朝末年以来,国家兵连祸结,社会秩序崩坏,导致四方盗贼蜂起,道路为之堵塞。
其中更有甚者跨州连郡,僭号称帝,是为十国。
落第士子黄巢堪称唐末第一大盗巨寇,他带领起义军纵横南北,南逾岭南,北至陕西,两过黄河,四渡长江,前后转战万里,将勉力维持的晚唐朝廷彻底捣了个稀巴烂。
即便是黄巢兵败之后,继承了黄巢大部分遗产的朱温集团和秦宗权集团,依旧横踞中原、荆襄等地,先后建立了后梁、马楚。
两方势力军力强横之时,其一北一南,各种吊打周围邻居。
尤其是秦宗权的部下孙儒,要不是杨行密挫败了孙儒的攻势,阵斩孙儒,恐怕江淮之地也要落入孙儒集团手里。
丝毫不夸张地说,以黄巢为主体的盗贼集团,和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族代北集团,两者左右了天下局势几十年。
而像这种偷鸡摸狗的盗马贼其实是,根本上不了台面的。
随着大周局势稳定,他们平时也只能藏匿山林,只有等到断炊的时候方才出山偷盗财物,维持生存。
其中大部分人过得形同鬼魅,丝毫见不得光。跟那些在一地称王称霸的前辈们比起来,待遇简直是判若云泥。
按照史学家的定义,十国政权里面处于南方的闽国、马楚、前蜀的开创者都是盗贼出身,倒是真应了那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尽管李守节一行人紧赶慢赶,还是没能在天黑前,赶到浮山县城,众人也只会能准备在山谷里过夜。
因为有了之前的盗马贼事件,原本有些懈怠的刘继忠一反之前的态度,开始严格执行行军规制。
白日行军的时候,派出斥候游骑侦查,将李守节拱卫在中心;夜里扎营也选择了两面夹山的山谷,前后皆布有四五人的虞侯守卫谷口。
这倒是让李守节对这群职业兵的军事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他原本紧绷的心倒是彻底放了下去。
之前因为是第一次外出,出于对五代历史的尊重,李守节对刘继忠是千叮万嘱,嘱咐他一定要注意行程安全,他生怕遇到一处十字坡,到时候阴沟里翻了船,白白丢了自家性命。
毕竟他李守节穿越一千多年,可不是专门为了来当人肉包子的。
所以,当遇到偷马贼一事的时候,他不忧反喜。
这不比他耳提面命一百遍来得要直接多了,此刻李守节的态度和刘继忠的态度算是松紧易形了。
“都头,衙内把那个盗马贼唤去帐里吃暮食去了,听说还命人解去了此人的绳索。”一个昭义军士卒朝着巡查的刘继忠禀报道。
刘继忠一边摩挲下巴,一边喃喃道:“衙内莫不是生了将此人收至麾下的心思,”
“我去营帐那里看看,你们夜里也要注意分人值守,万不可掉以轻心。”
“是,都头。”
待刘继忠来到李守节营帐的时候,他果然发现那个盗马贼已经被解去束缚了,此刻正在大口吃着猎来的兔肉。
这名盗马贼丝毫不顾忌吃相,把油渍沾得胡须上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