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袁真所说的现象,正是朝廷面临的棘手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能改变这种白籍现象,朝廷既可以增加赋税,又开拓了兵源,还减少了社会不安因素。
可是,很多大族,为了一己私利,置大晋的利益而不顾,真令人愤慨。
“袁参军,这种现象在琅琊郡普遍吗?”
“回禀大人,琅琊有不少白籍之人。前几年新政大兴,他们日子还过得去。这两年,新政几乎停顿,日子又清苦了。”
“我是问琅琊郡里,有无豪门大族圈占的田地庄园?”
“大人,这个……”
袁真吞吞吐吐,似乎不想揭开这个敏感的话题,见躲不过去,只得据实而言。
“这个情况自然也有,毗邻的晋陵郡更多,当然建康城内尤为突出。总之,越接近京师,越是鱼肥水美之地,也就越多。”
情况竟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头!桓温若有所思,喃喃的说道。
他决定率先发难,揭开这个盖子!
人在患病时最是孤苦,特别思念亲人,贵为帝王之尊的成汉皇帝李寿也不例外,石虎篡位之后,他曾莫名的兴奋了好久。
或许大伙都是篡位得来的江山,他以为双方会惺惺相惜。
因为上次秦人以寻找走失的牛羊为由闯入蜀地,劫夺了巴西郡万石粮草。蜀人自知不敌秦人,便派王嘏为正史出使临漳,找石勒评理。
石勒染恙没有出面,太子石弘似乎偏向秦人,和稀泥,最终以双方恪守约定,不再逾越边界而不了了之。
使者无功而返,回到益州后王嘏和两位副使大吵一番,闹得不可开交。
唯一让李寿欣慰的是,当时石虎向成汉示好,愿意为蜀人讨回公道,于是他理所当然的认为,石虎对成汉有好感。
石虎篡位后,他曾派长子李势亲自为特使,携带重礼前往临漳祝贺。结果石虎不冷不热,礼物是收下了,却没有当年的热情和仗义。
令人惊讶的是,小王子石闵又私下找到李势,怂恿蜀人进攻秦人,答应届时临漳会出兵相助,大有当初石虎的影子。
李寿大喜过望,派兵出巴西郡攻打秦人的梁州,结果被暴揍一顿,根本没见到赵人援兵的影子,只好偃旗息鼓,赔偿钱粮罢兵言和。
且忧且怒,早已掏空身子的李寿病倒了,连月没见好转,迫使他不得不产生立太子的念头。
奇怪的是,刚刚萌生出这个想法,身体竟然奇迹般的又好转了,于是按下此事不提,他又开始想念女儿了。
“朕的小公主如何了,身体好些了吗?”
李寿急吼吼的,询问刚刚从山下回来的宫人。
“禀陛下,小公主病情好多了,不仅发病的间隔长了,而且症状也缓解了许多。”
“哎呀,这贼尼,哦,不,这妙音道长真乃世外高人啊。几年调治下来,愣是让咱们的蓉儿起死回生,功莫大焉!朕一直以为道长是妖言惑众,想蒙骗些钱财,如今想来,多亏听了皇后的话。”
李寿欣喜至极,把皇后阎氏奉承了一通,继而问道:“公主平日都干些什么?”
“奴才去时,公主正在研习蜀琴,技艺大有长进。哪一天公主回来,给陛下和皇后弹上一曲,保证余音绕梁三日,如痴如醉!”
“是啊,朕多年没见着宝贝女儿喽,甚是思念,模样都快忘了,只是那颗五色花状的红痣还印在心里。不行,朕等不及了,明日就微服上山,看看心肝宝贝儿。”
公主的降生,击破了足以让男儿永世不得翻身的传闻。
他无比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飞了,可是小公主或许是受李寿影响,生下来就体质不佳,动辄犯病。
李寿杀了多少个太医都无济于事,后来送到青城山一个道长那里调治。
道长果然是化外之人,脾气古怪,未经允许,不准家人随意探望,帝王之尊也不行。
李寿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没办法,女儿在人家手上!
次日,李寿在几个侍卫的暗中保护下,微服来到青城山。
半山腰处,一处道观拔地而起,在奇花异树的掩映中显得非常清幽,和蜀地的闷热形成鲜明对比。
观门匾额上书“青城洞天”四个大字。
拾阶而入,院中一塑铜像赫然进入眼帘,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的造型,惟妙惟肖。进入观内,三清殿里供奉着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施主,请随我到西跨院内。”
李寿跟着一个小道童的身影,亦步亦趋,左转右绕,来到一处幽深的院落。
道童手一指,李寿迈脚进去,见得一个女子,白纱蒙面,正舞动着一把宝剑。身手轻盈,上下翻飞,一招一式,颇见功底。
“施主,那就是令千金!”
“啊,是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