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朝廷的反应速度太快,二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出身底层的将领并不能发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优势,被那些身经百战的名将正反手教育,而且除了对张角极为崇拜的那批黄巾外,其他的黄巾军,战意和战力并不强,在取得初步成果后,容易消极怠战。
但真正压死黄巾的,还是张角的死去,树倒猢狲散,比之死亡,更残酷的是信仰的崩塌。
王零有信仰吗?他不知道!
小时候,张角曾亲自教他《太平经》里的内容,讲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而且张角其实也不是很是推崇其中的一切,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天下太平罢了。
而且记忆中的一切也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不信天,这是年少时他为何要拒绝黄巾残部的帮助。
科学,这个词是看起来是这么诱人,但是王零并不想拉起这个大纛。他并不想改变很多,他知道自己并不是那种真正要带着一个阶层崛起的人,因为他很现实,而且很怕麻烦。
所以刘公自己做自己的打算,也有王零刻意地放纵在内。
而刘公也知晓,他也不逼迫王零,而是就随着王零的计划不断发展着。
“你还知道哪些?”刘公不想再谈黄巾方面,他一直在试图去忽略这个背景,但是黄巾本就是他们的根基,不是刘公不愿意见到就不见的。
“在朝堂新上任的官员,大都隶属于司空府。”王零摊了摊手。
“为何?”
“过度宠信老臣只会使得新上任的臣子缺少应有的忠诚,而转向求贤似渴的曹操的怀抱,现在的朝堂上,忠君之人还占大多数,但是一旦这些上了岁数的臣子一个个去世,那么整个朝堂依旧会被曹操架空。”
刘公这次真的沉默了,他持笔的手有些颤抖。
王零继续说道:“他的年龄还是太小了,有没有什么经验,掌权之后想要即刻恢复皇室的权威和荣耀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仅仅可辨别忠奸是不够的,乱世之中只有霸道才适用,他还是太仁慈了!”
或许是王零对于曹操太过警惕,毕竟是他警惕的头号人物,忠奸这种事历史上都吵个不停,他又怎能凭借年少时见过的几次面就能判断他最终会成忠臣还是奸臣,但是他下意识就已经将曹操划入奸臣的行列了。
“他比你只小六岁,若是你在他那个位置,又当如何?”刘公对他之前的分析十分不满,若是一切按王零所讲的发展下去,那当初他们做和没做完全没有区别,救下群臣就是为了不让曹操那么容易就架空刘协。
王零眯着眼睛说道:“我和他不一样,他从小就被束缚,被裹挟,所以从心理学分析,他很缺安全感,他会恐惧权臣的出现,可能给他安全感的却又只能是权臣,这种矛盾用仁义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