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来给王孔甲养龙,还得到了大大的封赏。
龙,也是要吃饭生病的。巧不巧的是,后来果然母龙死了。刘累不敢说,不想说,别有目的的不能说,居然充分发挥废物利用的精神,把这条龙弄熟给王孔甲吃了一顿大餐。
龙肉好吃不好吃,不清楚。反正王孔甲不知情。
直到有一天,王孔甲心血来潮,想看看稀罕物龙,派人来取。这下子,刘累很害怕,,没有办法,跑了。
愚蠢的刘累。
这次不仅留累,恐怕还要流泪。干这件差事,本事就是找死得节奏。
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怎么会有龙?是不是有人想利用龙来做文章,可惜,文章没有做成。王孔甲还是王孔甲,刘累还是刘累,龙还是龙,不过死了一条。
养龙即便是一场骗局,大家都知道的骗局。养着就是了,没有必要说死了还弄熟给王孔甲吃。动物总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死了就死了呗!实在不行,这个时候跑呀!还存在侥幸之心。既然有侥幸之心,刘累就不是有别的目的的人。那么,把这件事说出来是干啥的?是有人安排了两条龙,给王孔甲上眼药。烫手的山芋,扔了不行,养着肯定结果就是死。死了就不好交代。刘累没准就是王孔甲安排的一个替罪羊。没有办法,只有这样才可以解局。
事情慢慢地酝酿,一件小事一件小事的恶心你,败坏你的名声,慢慢的你就成了众矢之的。
不敢怎么样,王孔甲凭借养龙的愚蠢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小脸。事情终于等到了结束,王孔甲终究会死去。其实里面可能有内涵,应该是有自己的目的性的,不过掩盖了。
等到王履癸,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夏朝末代王王桀当政的时候,事情终于不可收拾。大佬们早已经离心离德,没有人拥护。王桀还是想用高压去解决问题,一个字杀。结果,大家都害怕了。等也是死,反对也是死。索性反了,一群人总要找个出路。你不给出路,就会从别的地方找出来。给谁不是打工?
给谁打工呢?
不知道。
大家还没看准。
王桀想了个办法,把最有影响力的汤囚禁了。
囚禁了。为什么不干脆一刀杀了,岂不是一了百了?囚禁也就算啦,一直囚禁也算,后来不久就放了。
这一放,不得了。等于是给汤作了一个很好的广告,汤是最危险的,汤是最有可能称王的,汤是最后要造反的。各位大佬们一看,连王都忌讳汤,天命归汤。干脆,我们拥护汤吧,起码汤这人看起来还不错,起码能好好对待我们。于是,都跟着汤造反。
汤一起兵,王桀很快就败了,败了就逃亡,逃亡途中,连气带急,不久就死了。
王的死也是死,死了就没他的事了。
仅仅在逃亡的途中,感慨万千,留下一句话,“后悔呀!早知道囚禁汤的时候就该杀死他。”
王桀错啦!杀死一个汤,还有千千万万个汤起来,只不过是谁称王的事,反正王桀的结局是一样的。
迁哥他们儒家说,这是王不修德的结果。其实,时局变迁是很微妙的,许多时候都是一个偶然,偶然成必然。人心是关键,但人心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要改变一盘散沙的局面。每一次改变利益的调整都是一次机会,历史就在机会中改变。
据说,王桀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其实,当时整个社会已经分成了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阶级。尤其是平民阶级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政治诉求,而奴隶主们依旧幻想着以往的生活,结果被成汤率领有想法的人干掉了。
第一个王朝悄悄地过去了,仅有的光彩都给了大禹,夏王朝的王们好像就没有干什么事,即便是开创基业的王启也没有更多的故事。历史掩盖了时间,时间带走了历史,仅留下江湖上的一个传说和长满野草的土地,留待后人争夺。